《陕西省县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街道工作委员会工作条例》施行以来,勉阳街道人大工委紧紧围绕“城市更新主战场、基层治理最前沿”的职责定位,以强化组织建设、创新监督机制、拓宽民意渠道、深化协同联动为抓手,推动《条例》在基层落地生根、开花结果,走出了一条具有勉阳特色的基层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筑牢组织根基,构建高效履职体系。勉阳街道人大工委严格对标《条例》要求,率先成立县人大常委会勉阳街道工作委员会,选优配强人大工委班子,设立主任1名、副主任1名及委员5名,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。创新推行街道居民议事代表会议制度,依法规范推选议事代表,成功召开第一届居民议事代表会议第一次会议。同步构建“1个中心联络站+7个社区联络站+2个代表工作室+17个议事代表服务点”的网格化履职阵地链,实现代表服务群众“10分钟全覆盖”,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创新监督机制,推动民生实事落地。勉阳街道人大工委积极探索街道民生实事项目票选制,在首届居民议事代表会议上由代表票决产生“产业发展提质”“道路设施升级”“口袋公园建设”等3件重点民生项目。创新实施年初问计划、年中问进展、年末问结果;一项目一监督小组、一月一报告、一季一调研、半年一视察、全年一测评的“三问五个一”闭环监督机制,由科级领导包抓、人大代表和居民议事代表组成专项监督小组,对项目实施全周期监督,确保民生项目办实办好、惠及于民。
整合平台资源,打造民意直通快车。通过深度融合“代表联络站+掌上智慧人大+代表微讲堂”三大平台,构建线上线下联动的“民意直通车”体系。线上实现群众“一键下单”、代表“即时接单”、部门“限时办单”、工委“跟踪督单”的闭环处理模式;线下通过“代表微讲堂”推动政策下基层、民意上传递。截至目前累计收集意见建议20余条,办结率100%,“潮汐停车管理优化”“口袋公园选址建设”等金点子转化为实际治理成效。
强化协同履职,凝聚基层治理合力。创新建立“居民议事代表融入人大代表联络站”共建机制,将78名居民议事代表编入各联络站,与人大代表协同开展政策宣讲、议事协商、视察调研等活动。充分发挥人大代表政策精通、资源丰富的优势,结合居民议事代表熟悉民情、贴近群众的特长,形成“收集—研判—办理—反馈”闭环管理机制,构建起“上通政策、下聚民力”的双向互动格局,实现了同题共答、同频共振的基层治理新突破。
下一步,勉阳街道人大工委将以更高标准、更实举措持续深化《条例》贯彻落实,不断探索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,为助推县域高质量发展和基层治理现代化贡献更多人大力量。
供稿:赵趣(勉阳街道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