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初以来,持续干旱少雨,定军山镇辖区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。四月的骄阳似火,旱情如一张无情的大网,笼罩着村镇的每一寸土地。为切实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,辖区部分县镇人大代表主动下沉,深入田间地头、农户家中倾听民声,认真开展社情民意收集。通过“代表接待日”,代表们与群众共商抗旱良策,以“抗旱保民生保稳定”为主线,迅速集结行动,全力投身抗旱攻坚战,贡献人大代表的智慧与力量。
科学部署,把好水源“总闸门”
旱情初显,政党委、镇人大主席团认真研判,自四月起便对皮塘水库实施精准调度。他们统筹规划,要求水库合理控制放水节奏,优先保障农田灌溉关键期用水,确保每一滴水都能流到最急需的地方。同时,迅速成立抗旱工作小组,细化责任分工,将任务落实到人,在田间地头筑起一道坚实的抗旱防线。
争分夺秒,增添抗旱“新引擎”
为破解水源短缺难题,人大代表们四处奔走,多方争取资源支持。很快,一眼崭新的抗旱机井破土而出,如同一根“救命吸管”,源源不断地汲取地下水;12台60千瓦潜水泵火速就位,在浅滩凹坑间日夜轰鸣,奋力抽取水源。镇人大主席更是以身作则,多次深入抽水现场,紧盯设备运行情况,反复叮嘱工作人员:“一定要保证设备24小时运转,不能让农田渴着!”
灵活协调,架起用水“公平秤”
黄罗营村与杨家山村共用马家堰,旱情之下,用水矛盾一触即发。人大代表、村两委们主动担当“调解员”,迅速组织两村代表召开协调会。经过反复研讨、实地勘察,一套“错峰供水”方案应运而生。此后,代表们每日巡查监督,及时化解潜在矛盾,确保两村稻田都能“喝饱水”,顺利完成插秧。
在政党委、村“两委”、人大代表们的不懈努力下,保障520名群众和1200余亩农田用水,有效缓解此次旱情。
供稿:李春江(定军山镇)